你认为的儿童摄影应该是什么样的?(国外儿童摄影作品有哪些)国外儿童摄影作品,
这正好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小白野生摄影狮,纠结再三我还是决定尝试把这些天阶段性的想法写下来(俗话说得好:摄影,从键盘开始),借由文字来梳(qiang)理(da)一(yi)下(ji)自己的思路,也希望有行家看到不当处在点“踩”之余能不吝指教。
自去年年底有了自己的 baby girl 后,自然而然萌生了用影像记录她成长的想法。从衣柜里翻出了南波湾的腹肌 X-100F 之后……该怎么拍呢?于是我开始在网络找儿童摄影的范本和教程。
最先从万能的知乎搜索到很多人推荐看的 500px,里面有几个外国儿童摄影师油画般的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牛B,但随即发觉她们的场景、服饰、布光和后期不太具有日常操作可能性,虽然有很高的学习价值但不适合当作个人努力的主要方向,于是转向其他途径寻找有复制可能性的拍摄方法。这时候一大批日本摄影师就进入视线范围了——包括滨田英明、森友治、有马猛、将本冢人、石川祐树、长野丰一、河原河之、秋山亮二等。以下是个人近期观看他们作品的一些感受。
首先说说在知乎这个非专业摄影平台上也有相当热度的 森友治 的「家庭日记」。他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会给人一种至纯、至真、温馨、平和、随意的感觉,但细看下去却越看越不对味,最后竟至于我完全无法认同也无法接受他的拍摄。他镜头下的日常井然有序得不像日常,那些吃的玩的小物件总给人一种特意摆过的形式感。他家两娃三狗的住宅并不大,多数照片都是在起居室完成的,如果我是他老婆,我无法忍受日复一日要保持时刻整洁以备拍照的生活状态。而网站频繁的更新也意味着每天要花大量时间拍摄,如果我是他的小孩,我也无法忍受酷爱大头照的老爸日复一日的镜头怼脸,更可怕的是之后还要把自己的日常挂到网上示众。卡帕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站得不够近”,却没有说何种距离是适当的距离。在我看来,森友治是把摄影的侵略性在自己家中演绎到了极致,在照片里他自己的意念似乎笼罩着一切,看多了会让我感觉他的坚持似乎被时间凝聚成一种压迫性的冷酷,虽然他的初衷是好的;而作为一个自营影楼的职业摄影师,尽管他极力避免把行活儿风格带入家庭写真,但那种精心营造、一成不变的平淡拍摄风格却也被岁月凝固成一种做作的套路、一种别样的虚假。“我用我自己的方式爱你们”,我想这应该是他的家庭系列突然中断的根本原因。所以对我来说,森友治应该是一个“我会学他摄影技术,但绝不会学他的拍摄方式”的特殊存在。





因拍摄儿子「童年的夏天」一炮走红的 有马猛,给我的感觉是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他会不自觉地将工作状态带入家庭写真,照片里总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影楼风,有时候是道具显得生硬,有时候是姿态不像是自然玩耍的状态,虽不能说是完全是摆拍,但总有一种被教唆的感觉——总会让人联想到商单。我不太喜欢有马猛的原因大约是他的照片(尤其是黄昏剪影那个系列)在形式上时常太过完美,这种用力过猛的完美反而令人觉得疏远,反而是笨拙一点的画面才有味道,就好像家家都有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刚刚拿起相机时拍的那些老照片,那时的人面对眼睛看到的东西没有犹豫,没有心机的构图,没有经营的算计。





说到摆拍,长野丰一 可能是摆拍痕迹最明显的一个了。从照片里使用的诸多道具猜测他也是有开写真馆的,难能可贵的是他摆拍的趣味性还不错,当然还是那些抓拍的照片我感觉更有灵性。




滨田英明 的大名在网上说是如日中天红到发紫应该不夸张。作为小清新日风的代表人物,他俩娃的影集「Haru and Mina」以一种岁月静好的青绿色的温柔感滋润着观者。我想这种一贯于滨田所有作品的风格或许是其性格使然——拍摄两个娃娃时,他似乎总是作为一个温情而克制的观察者躲在镜头后面:我就在哪里,远远的看着你们玩耍,不打扰,不摆布。这种特色似乎也给他这套照片一种缺失交流、参与的疏离感,如果拍照你就会知道用标头拍场景人像需要的那种距离。我没法评价这种风格是好还是不好,但这种极少有眼神交流的照片似乎这不完全是我想要的效果。说到小清新,似乎滨田的照片相比小清新的鼻祖 川内伦子 而言,总感觉差了一口气,川内伦子早期清新之作如「Utatane」的照片会有一种更深邃的东西在,进而引发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要把人深深的吸进去——如果问本雅明,他或许会说那是未曾尽逝的“灵光”——而滨田英明的照片里这种感觉就很弱。




而说到距离感,河原和之 的「关于她」则传达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甜甜的、我们在一起的亲密(下面照片名字是作者自己起的)……另外,对我而言,正方形画幅即是正义!



类似的还有 冢本将人,他是一种和女儿完完全全的“打成一片”。这种亲昵在他搞怪天赋天生满点的女儿加持下很能引人发笑。在他的影像里,日本写真家们所崇尚的“生命力”恣肆流溢,而且是正义的正画幅,i 了 i 了!
呃,在我家发生此种情形会被老婆打断腿……我的腿成长中不仅有欢笑也会有悲伤,有时甚至会是生命不能承受的沉痛的悲伤。石川祐树 的「蝴蝶的心脏」就揭露了这种深入骨髓的悲伤,让每一个父母不由得不流泪的影集。他先天心脏病的女儿 麻优 一出生就要靠开胸手术延续生命,在三岁前这种大手术进行了三次,而身为知名武术家的父亲也拿起了相机。从此,这个肌肉男向世界展示了在他摄影技艺从生疏笨拙到纯熟的 10 年中,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如何被照片连成一条线,诉说着绵绵的喜悦与隐隐的悲伤,倾诉着慈父的悲悯与感恩之心,以及女儿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在石川镜头下无论多么欢乐的影像中,我似乎都能看到一种危险、担忧的感觉如影随形、如跗骨之蛆驱之不去,而希望的光芒又无处不在,引而不发的真情流露深沉凝重几令人窒息。今年 8 月 MAYU 酱要满 11 岁了,希望他们一家人可以整整齐齐地永远在一起。
我愿为她祈祷就是这个肌肉老爸,也请记住他!前面点名漏掉了说到少女写真就不能不提的 篠山纪信,「少女馆」「宝生舞」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这扑面而来汹涌奔淌的生命力啊!简直击碎了我对正方画幅的执念……但是后来他拍的东西渐渐就无感了,类似这种纯真的飒的味道不见了。是这届模特不行还是……如果问本雅明老爷子,他应该会说这就是消费主义让照片的灵光消逝。
少女馆(1997):吉野纱香 栗山千明 水谷妃里 铃木纱绫香 浜丘麻矢 安藤希 小仓星罗 安藤圣……19 岁的宝生舞这逆天的腿这少女的轻盈真真天生尤物可惜这位姐姐后来长残了…还有一个不是专门做儿童摄影的职业摄影师 川岛小鸟,有本写真集是拍朋友家的小孩「未来酱」,爱穿红色衣服、洋娃娃似的一个小姑娘,总是一脸的情绪,生气满满的感觉。这组照片时常会让我想起一个大爱的画家 奈良美智。
「背后有刀」by 奈良美智与前面的人像摄影不同,「你好小朋友」是老前辈 秋山亮二 于 80 年代初走访中国多个城市所拍摄的儿童纪实摄影。他的照片作为纪实类作品有着和上面那些摄影师不同的距离感,但出色的捕捉能力抓住的那种典型性很能唤醒 80 年代出生者的童年记忆。这种作品可能是问题所指的“儿童摄影”中难以模仿的,但作为那个时代的人我不由得不喜欢。与他类似的还有更加老前辈的 Roger Mayne。
我也曾经穿得这么土这妆我画过……不认真做眼保健操,80 后的你敢说自己没干过?坐过 28 车大梁的也请举个手这是 Roger Mayne同样带有纪实摄影风格,青山静男 则感觉走近了很多。
而说到纪实摄影就不得不提大神 Alessandra Sanguinetti 了。她用 10 年的时间跟拍了父母农场的一对表姐妹 10 岁到 20 岁的成长经历,集结为「吉列和贝琳达的神秘梦想和冒险」。大神用漫长的时间堆积、打磨出来的东西终归是不一样的,两个女孩——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一个现实主义者——之间的关系随时间流逝也悄悄在改变,从幼年到成年,眼中无邪的光芒悄悄消散,直到两人各为人母,你才突然发现她们之间竟不知何时生出了距离,昔日的亲密也化作了别样的亲切。这位大神的高度我不敢妄加评论,唯有仰视。
嗯,就是这样仰视除了仰视,还是仰视最后说一下艺术摄影领域的一位大神 Sally Mann,她在儿童题材的代表作品是拍摄自己儿子艾迈特、女儿洁西和维吉尼雅的两本「十二岁」和「亲密家庭」。因为你懂的原因,她的照片在网上比较难看全,以致我大出血买了原版画册。出于文化和观念上的原因,目前在国内拍这种照片还是有些困难的,即便在当时 1990 年前后的美国她这两本影集也是争议巨大。作为一个伪佛教徒,我在里面触碰到了“无常”。
手上或许该打个码…这就不得不打码了…求生欲…满满的求生欲知乎你可曾感受到我满怀诚意的求生欲 ?放一马,跪求过审风格有些近似的还有法国的 Alain Laboile,但不同于Sally Mann 的沉静诗意,这位的画风更加狂野,画面的动态感和冲击力很强。他的照片限制级的也很多,下面就只放能直接过审的了。
欧美拍儿童出名的还有 Trois Petits Oiseaux、Sallee Bauer 、Paula Kubiak、Olya Nagornaya、Elena Shumilova、Iwona Podlasińska等等,因为风格没有前面这些人鲜明,已经写得太长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自家小公举镇楼:
耶……我来啦震惊!把本喵拉下宇宙第一萌地位的竟是她……上面那个是森嘛?好吃吗?哎……说好的羞羞的马赛克呢??====
补记:
作为一个外行人昨天随手写的没什么人气东西居然被知乎收录优秀内容了……我辛辛苦苦写的贸易金融专栏几百万阅读量好像都不曾有过这种待遇(瀑布汗ing)
另外又想起来上一次被其他平台联系请求转载的稿子是晒上面那只喵的照片我也是无语了……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