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孙海天

12月20日,电影摄影师罗攀来到了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现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荷兰电影摄影师基斯·范·奥斯特鲁姆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谈,用专业的角度和丰富的经验,与现场观众零距离分享电影摄影背后的奥秘,探究电影艺术的魅力。

从视觉参考到电影作品,罗攀讲述了两者之间的创作转化,以及电影化影像的异质性。在对谈过程中,罗攀对未来新作的预告进行了案例分析,向观众直观地展示了如何从绘画中获取灵感,在摄制现场又如何布置摄影机、灯光等设备。基斯进一步谈到摄影师的重要性,作为故事的呈现者和传递者,摄影师需要做精每一部影片、每一个作品。

以下为大师班现场实录:

基斯:欢迎各位来到电影节。很抱歉我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到现场。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罗攀,是我很好的朋友,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电影摄影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电影摄影师往往被认为是盯着摄影机,决定镜头的人,并去创造美的影像。我想说,电影摄影师不仅仅如此,我们应该从更宽广的角度去了解。如今对电影摄影的讨论变得不一样,我们会讨论电影摄影师带给电影的品质。这意味准备工作对正确决策的重要,为此我们不应该只是在工作之余坐在场景现场思考怎么做,而是要找到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一种思考、学习和准备的过程。我很高兴能来到这里与罗攀先生进行交流,我认识他很多年了。下面,他将介绍自己刚在苏州完成拍摄的影片,来讲述艺术作品和视觉参考如何给予灵感,让电影摄影获取新想法。

罗攀:首先,我会回答基斯对“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的提问。电影摄影师(cinemaphotographer)也被叫作“cameraman”,但现在不只于此,“cameraman”意味着操作摄影机的人。而“cinemaphotographer”是同时掌控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人,并保持每个决策正确。电影摄影师必须帮助导演建立讲故事的语言,创造出观众愿意相信故事世界的情感语言。另一方面,电影摄影师必须保证所有技术上的正确,比如合适的曝光、合适的摄影机运动等等。在中国,导演可能并不是最懂场景的人,而摄影师是。摄影师需要控制场景摄制过程,第一个镜头该是什么,下一个镜头又是什么。比如天气由阴转晴,他必须帮助调整摄制转变的过程。电影摄影师是很复杂的工作,但也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个主题“从视觉参考到电影作品”(From Reference To Works)。“视觉参考”是导演与美术沟通的桥梁,我们需要一个参照来商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视觉参考可能是一部电影,一本书,或一幅画等等。它可能成为让后续展开的一个好的开始,但我们不应该去复制它。所以,如何把视觉参考转化为作品,是电影摄影师需要明白的。下面,我想为大家展示我的视觉参考,它来自于我最新拍摄的影片。这部电影有两个部分,首先是他们年轻的时候,坠入爱河。第二部分是二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一个人想重燃昔日旧情,另一个人却今非昔比。我向导演介绍了两位美国画家。

一位是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他是美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非常著名的绘画大师。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油画以及其中的怀旧感、存在的模糊感。听起来非常复杂,很难理解,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画作了解他到底是什么风格。怀斯的绘画很特别,他描绘了一种模糊的存在。这个年轻人到底还在不在世,他是谁,我们不知道答案。他的画作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模糊感。同时给人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就是我们故事中要表现的。导演看到他的绘画时说,这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因为他的意思是神秘。所以我们要保持一种神秘感,我们可以走进这个神秘,去体验,感受它,这就是我们的影片。你看见一些画作,你不需要真正的去理解它,你只需要感受它、观看它、努力地去寻求它的意思。但是你是不是真的找到了它的意思不重要,所以说你观赏这幅画就够了。

我要介绍的第二位画家是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这位画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非常著名。他的绘画都是描绘纽约的中产阶层生活,会给我们一种隔绝的感觉,一种孤独感。霍普是非常现代的画家。他的画作很独特,与前面前一位画家的风格非常不同。有的人说他的画作是现实主义绘画,是每个人在思考,你不知道在看什么东西。这些画作颜色非常的丰富,但是生活并没有那么的丰富多彩。这幅《夜游者》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我把这个画展示给导演,因为我们的故事在苏州拍摄、想展示纽约的情况,像画作里的这种感觉。即便我们没有在纽约拍,甚至可能也拍不出这样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地朝着这种感觉拍摄我们的电影,来重建我们自己的感觉。

问题是我们有两个参照物,两个画家,而这两位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如何把他们两者融合在我们的故事里,让我们的故事能够呈现出这两位绘画大师的风格?我们要做很多测试。这是霍普的画作,如果说你要描绘这个绘画是什么,很难。难以描绘时,你只能找一种感觉。我看到这张图片,我觉得时间在消逝。我感到一种忧伤、一种怀念。我感觉到生命的模糊性、神秘性等等,记住你的感觉,并且将这个感觉在你的影片中展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预告片,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故事。我想提出一些问题,看到这个预告片时大家会有什么感觉。可能有人说罗攀的这个和画作完全不同,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相似性。我不是复制参考,而是要找到这种感觉通过影片来呈现,我从画家获得灵感和感觉。

这部影片是发生在1997年的故事。影片开始就是两个角色还是小孩时的经历,他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一种记忆与情感。当他们年轻的时候,可以看到在画面中是绿色和黄色为主调,这就是刚才提到的油彩的基调。这是不同的诀窍,而在之前拍摄过程中,不经常用这种方式。我要给大家分享,为什么要用这种黄绿相间的主调,来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明亮的质地。这种油画设计主要是以此基调来呈现它的整个背景,会有很多的细节,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聚焦于人物。我通常会开玩笑说,我们根本不是油画师,但我们会每天用这种技巧拍摄20个小时,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更加直达人物内心。使用这种方式要控制整个原画的本质,我们想把人物的个性以及他的本质直击人心,并不仅仅是人工的操作。

刚才给大家放的这个预告片,我认为是一种相对直接的呈现,但是我想问的是,从预告片到真实的电影,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以及在所有的这种场景当中我们用的设备,又有一些什么不同呢?我们要更加细节的探讨,现在我要给大家展示整个故事的预告片,其中就是由刚刚提到两个部分组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预告片。刚才提到的用油画方式呈现出孤立感,预告片中,男男女女脸上的情形都有一点孤寂。整个的影片当中,我们以一种缓慢的状态去呈现,而不是快速的动作,快速地移动,这是我们想要的一种效果。在我们拍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告诉其他人,到底要怎么去拍摄,而是一步一步地去揭秘。在每一个片段中,我会扪心自问,观众期待什么。我也尝试着从孤独的画家角度来看,如何把握孤独感在影片当中的重现。

下面来看一看,我们如何把我们的影片与绘画做一个对比。影片刚开始的地方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略有不同在于我们的作品里面焦点是人,但是画作中是不一样的。第二张,我们看到背景都是窗户,画作里面会看到,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窗外自然的景观,有人在前景里,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复制,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灵感。下面这张,右边是怀斯非常著名的画作,我不认为这是他的自画像或者他儿子的画像,我认为这是他早年的一个生活展示,左边是我们的摄影。可以说,感觉非常的像,但是我们有自己的语言,就是使用自然光线放在人身上,来了解故事的情节。怀斯的画作非常模糊,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呈现,但影片里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让大家反应,我们必须快速的呈现。下一张,这是女主角的出场,我想用这个感觉出场,就用这幅画展示给我们的导演和演员看。我认为我们的影片与怀斯的绘画非常相近,他的婚姻生活是悲剧的,跟他妻子关系很近,但是他恨他的老婆,他只能画他的老婆,不能画别的女人。大家看出,一种忧伤的感觉, 一种孤独感,在生活中感到一种无助,这就是我们在影片中要呈现的感觉。请看上面拍摄的画面,展现的是主角和他妻子之间的关系,一种隔得很开,相互的孤独感,虽然他们坐在一块,但是他们的婚姻没有温度,是非常冰冷、孤独的。看到我们参考的图片和我们实际拍摄的影片,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比。

下面一张,是一个孤独的女人,一个在喝咖啡,另外一个在睡觉、消遣。这是我们的女主角,背景是黄玫瑰,前景则用的是一个蓝光,让女主角跟背景隔绝开来。通过这种色调的对比创造出一种孤独感,她一个人在这非常的孤独,远离玫瑰。下面这张,是霍普的画作。实际上,在苏州找不到这样的咖啡馆或者同样感觉的餐馆。我们让人们坐在一起面对窗外,架上摄像机,来重现画作中的感觉。我们看到有一个人,还有一个侍者,他穿着白色的衣服,虽然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他确实有相似的地方。下一张是另外一个地点。各种颜色,阳光非常的明媚,刺眼,我们也在窗外架了一个大灯,营造出强烈的光线。画作中是男女对看的,我们拍摄中是一边,在拍摄的时候,男女主角坐在那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我跟导演提议说坐在同一边不用互看,避免了眼光的对视。

最后一部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们会把另外一台摄影机,放在我们的摄影机旁边,以记录现场的情况,让大家看到光线在哪,从哪过来等等。视频里是我们第二部分的开场,摄影光线很足,在它的下半部把舞台点亮,就感觉天上星空的映照。我们做的就是要给大家呈现画家油画的风格,特别是在纽约的风格,把它呈现在我们的舞台当中。

下面,给大家解读预告片第一个镜头是如何实现的。这个镜头中没有加入任何的光亮,完全是自然光,并且在拍摄过程当中,把自然光反射到人物的脸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应用一些技巧,把普通的场景去重现。大家在预告片当中所看到的各种情景都是经过了这种艺术的加工,我们用了很多的这种LUT技巧。现在只是这种自然光的呈现,我们给大家展示如何应用机器,如何在公交车里面如何拍摄,这个过程都是非常简单的。这是两个情侣之间,其中一个正在睡觉,另外一位,并没有去把他叫起来,而是在旁边一直观看。在整个的摄影背景当中,采纳了很多怀斯油画的技巧,并通过颜色去呈现,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曝光非常高,完全呈现出夏天的的感觉。

下面是我们在户外拍片,在拍摄了一天后,又回到了这个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清晰,并且令人轻松的一种环境。演员说“我可以抽烟”,我们说没有问题。我们所寻找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记忆,而这种记忆是消失殆尽很久的。你不用和演员说,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不用看镜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了一些音乐,并且用长时间的过程去拍摄。也许最终只取了几秒或者一分钟、两分钟,但是整个拍摄时长非常漫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对话,没有其他的参照,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表演完全是一种自由地发挥,这种方式对于我来说,对于演员来说,都是非常快乐的,在他的记忆深处肯定会觉得非常放松。

再下面是一个时长很长的片段,左边用了18K的摄影,它的光线非常明亮,同时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景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它有一种卓越感,而且非常难以表达,我觉得这是我要拍摄的场景,是我要拍摄的感觉,我已经抓到了。电影摄影师,其实并不仅仅是关于对焦或者是对焦距、光线的控制,而是要关照整个表演的过程。下面这里,用了两台摄影机,一台稍远,另一台取近景。在窗子的旁边,以不同的角度,以及光线穿透到整个环境当中,确保我们的场景是一种暖色的呈现,通过这种方式,抓到自然本真。我们可以看到,它能够呈现出光的变化,以及背景墙的背景是多元化的,颜色色彩比较丰富。在屋子的天花板当中,照映下来在男女主角的脸上都可以看到暖光的呈现,这也是另外一种方式来展示这种技巧。我们知道对于霍普的作品确实难以复制,我们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呈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摄影师需要和导演各方面去融合,去沟通。男女主角坐在一起没有眼神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呈现霍普画作的风格。这是一个窗外的场景,我把所有的灯都关了,窗户上有外面接灯的反光,里面是黑的,以此展现出一种孤独感。他脸的右边可以看到一些灯光,使他的脸呈现出非常柔软的感觉。再通过一束背投的灯光,就可以呈现出孤独感。单一的灯源,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孤独。

下面一张可以看到一半是亮的,一半是暗的。我们把光线投在演员的脸上,男演员看到左边的女士,他想到的是怎么能这样对我的姐姐,更好的呈现他的惊讶感。用大灯从长距离来投射,除了他的眼睛,其他地方都是比较模糊的,这样可以凸显他的神情,包括车子本身也是非常黑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出他的惊讶和愤怒。下面是非常复杂的,非常技术性的摄影。我们希望呈现的只有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在树后,听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摄影起来相当困难。首先我们需要非常的精准跟随镜头,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出现在镜头里。同时,需要保持自然光的平衡,因为树林的外面与里面的阳光对比非常强烈的,我们必须要确保树林里面的光线、环境可以呈现。镜头里,我们看不到穿白衣的人在树后,所以镜头要跟着他走,接着他又会出现,需要找一个很好的聚焦,摄影要随着剧中人员的动作紧跟,以呈现出我们想要的画面。

现在我给大家放的这个,就是我很喜欢的画面,我们没有使用任何的光线,就是用自然的阳光,你们看这个船上的人在轻轻地摇动,另外一端是铆钉的,可以保证这个船不会漂走。下面,我们通过音乐来提升影片的主题,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场景,在中国的影片里面,我们也是使用这样的一种技巧。这是我们预告片里面最后一个镜头,看似非常简单,但是简单的同时也是复杂的,因为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能够赋予意义。

在结束之前,我还想介绍我的DCP团队,他们使用非常特殊的APP。从这里,可以看到每一天的工作进度,选择一个片段,可以看到所有的技术的参数,以及当天灯光情况及感观等等。还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比如说当时的拍摄条件、天气温度是怎么样的,以及它的透视,宽容度等等。可以来回滑动,看前后的对比的参数的不同。我们一直在使用这种APP,在早上工作开始时,给导演来显示昨天做些什么,喜不喜欢或者得到反馈。这里每一帧LET都可以显示出来。其实有的内部的参数是一种细节,它是关于我们拍摄的一种艺术的呈现,有这种细节我们不想太多人知道,但是LET参数的调试是每天都会进行调试。在2020年拍摄时,我们发现这个APP非常高效,并且我觉得作为电影摄影师必须要进行团队的工作,在技术的指导过程当中去沟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些软件或者是硬件,对我们的至关重要工作,得益于这种技术的手段,才使得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

基斯:我觉得刚才讲到的细节我非常感兴趣,你提到油画的感知,是否能够跟我们讨论一下在长焦或者是短焦当中,是如何选用焦距的?焦距的调节非常重要的,你想要让观众看到多大的角度,想呈现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罗攀:比如,在一个油画当中,可以看到整个全景,对于我们来说,要去把整个的情景都拍摄下来是不现实的,刚才举例的两位主角喝咖啡的情景,只拍摄了角落,没有拍摄整个的餐厅。因为我们只关注男女主人公的表情,特别是他们的眼神交流。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操作。包括在选景的背景中,特别在没有大明星的影片中,我们如何聚焦不同的情景,让它得到一种关注,就是用一种并不是广角的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用广角,并且把主要的目标,集中到了男女主人公的脸上,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方式,给了我们非常良好且真实,能够看到人物感性的呈现。我们需要注意到,在拍摄过程中,并不是把所有的细节展现出来,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用一个方式,而是需要通过电影摄影师的决策,进行调整、微调。比如,在拍《长津湖》时,其实我并没有进行焦距的过度调节,所用的都是4.5到4.6的拍摄方式,因为我觉得这种参数选择可以让观众直接地感知到他们真真实实地在战争现场中,如果用广角的呈现模式可能让观众感觉不会那么真实。包括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聚焦于人物的手势,跑步的情况等等,聚焦在一个人身上,可以体会到良好、活跃、真实的感受。

基斯:另外一个问题,关于色彩以及人的表面肤色的场景,怎么去设计的?

罗攀:其实刚才已经提到,通常情况下,导演对这种场景的选择,并没有非常深厚的经验,而是注重整个拍摄过程。这时,电影摄影师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我们根据剧本和制作,去做选择。我们要把所想要呈现出来的场景跟导演沟通,比如说颜色的选择、场景的设计以及参数的选择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与导演产生不同的意见,要进行沟通交流,得到一个折中点,再去进行拍摄,沟通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意味着关系的重要性,特别在影片中,人物的角色关系,我们要设计关于他们的对话,如果颜色或者是场景不对,整个效果都会打折。

基斯:我想说,在整个影片的生产过程当中,要注意内部细节,特定的场景要用特定的参数。不是把影片拍摄得越多越好,而是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明白我们就是呈现者,是故事的传递者。所以作为电影摄影师,我们做精每一部影片,每一个作品,所要做的就是展现我们的故事。在场景的选择中,我们根据剧本选择不同的国家或区域,并且确定这就是我们要的场景,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罗攀:除此之外,我们确实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和劳力。在整个电影制作中,确保它从拍摄、到跟导演各个方面的沟通,以及整个影片的设计等等,包括结论或者结局,从头到后都要有一个非常快速的浏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应用不同的技术,融入不同的人员到团体当中,大家要不断地提意见,进行修改,这也是一种团队精神。这些都是确保电影成功的方式。所以作为摄影师要有非常全面的观点,可以吸取别人的建议,对总体要有很好的把握,创作这样的环境与整体氛围,允许其他人提意见。不一定要都接受,希望你来做决策,他们来做评判。我们基本讲完了,大家有问题想问吗?

观众一:罗攀老师好,非常感谢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画面非常优美的电影预告片,给我们解读了不同的色彩关系,能传达的情绪我们也都感受得到。我有一个问题,声音是电影的组成部分,影片从头到尾用轻音乐的手法慢慢把我们的情绪抒发出来的,作为预告片有没有考虑增加更多的音效让大家更快地进入情绪内?这样的声音有没有想进行在影院在后续的剪辑中?

罗攀:这个预告片是我自己剪的,不是正式的预告片,剪完以后拿给德国的朋友看,没有更多的动效,未来的动效是需要做的,所以没有听到非常遗憾。

观众二:老师您好,我对电影的目光细节比较感兴趣,有邓家佳的一场戏,到底具体是怎么打光的,蓝光是从玻璃外面打的大面积的顶光,后面的背景的红光是怎么实现的?

罗攀:你看到的红光都是街对面的街灯反光,我们把酒吧里所有的灯都关掉了,把摄影机后面的灯也打掉了,用后面的灯光。你看到的是街上的红光反射给他,街上的暖光对比没有打,要打是非常困难的,否则没有办法照在他的身上,是全黑的。

观众二:当时看预告片我发现在这个场景里面,后面一个中景的时候,后面的窗是正好合上了,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刻意的?

罗攀:那个是刻意的,我觉得他坐在那一动不动像一张照片。我们需要有感情的表达可是这个演员不能说话,这个感情靠风,风又看不到,怎么办,就让窗户动了一下,让他们两个人在很安静的时刻有一个外在的表现。

观众三:罗攀老师您好,如果是一个相对来说没有经验的导演,和您这样的非常资深的摄影师合作的时候,没有经验的导演怎么准备更好一点,我看到像昆汀这样的导演,他喜欢跟摄影师说,我要哪部片的镜头,给我那样的镜头,您觉得这样是好的方法吗?

罗攀:这个方法特别不好,其实职业摄影师和没有经验的导演合作是常有的事情,我拍的这个片子是导演第一次拍电影,他从来没有给过我任何我想要如何,他就是说我的故事、我的感觉。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一个导演以这样的方式跟我合作,除非是那种很职业的导演,或者我们是拍摄类型片。像类似于拍《长津湖》的时候,导演从来没有说我想要什么镜头,他有他的风格,我们拍一个,然后给他看,他说哪个地方不是我想要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和新导演合作没有太大的困难,这都取决于信任度。

观众四:老师您好,您拍摄的这种题材,我们看到他们情绪是非常重的,我们看到无论摄影灯光,色彩都是非常的复杂,摄影师怎么样在片场帮助演员更加沉浸在当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罗攀:这个工作首先不是摄影师一个人完成的,这个工作来自于导演,我们的导演经常请他们一起吃饭。其实演员并不知道拍的是什么题材,我们的故事外在形式是兄弟情,这个电影中对此的表现,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拍任何暴露的镜头,即便演员心里明白,他也不会说出来,还是按照剧本去看,但是这个电影表达什么,要用什么手法拍,拍出来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两个男人拥抱,完全可以说是兄弟。

观众五:您好罗攀老师,感觉整个的画面非常的唯美,对于年轻电影方面的摄影师对于后期的成长和职业素养的进阶状态从图书或者影片来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是分享的吗?

罗攀:这个问题很多人问,现场我不知道有没有职业的电影摄影师,摄影师要做好我觉得有很多种的原因。每个摄影师不一样的,中国有很多成功的摄影师,但是成长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摄影师最重要的是读解剧本,想把一个画面拍漂亮是最简单的事情,对我来说最难的就是这个漂亮是有意义的。大多数摄影师都可以拍得很美,但是美得毫无价值,但是要拍摄有意义,你要提高自己读解剧本的能力,好的办法就是多看书。在别人玩微信的时候,你在看书;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你还在看书;别人在吃饭的时候,你还是要多看书。有的人说我多看电影,但这只占三分之一,还是要看书,看书可以增加想象,看电影只会让你的想象力下降。

观众六:我想问的是说,您在读剧本的时候,是自己先通过对剧本的理解,对标这两位大师的作品;还是就喜欢大师的作品风格,再者摄影方面的发挥,是怎么样的创作顺序?

罗攀:这个问题非常的好,这是有价值的一个问题。答案就是永远不可能是唯一的答案,首先安德鲁的作品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的作品,我想找什么机会能表达出来,我拍《我不是潘金莲》的时候我就在找,所以说安德鲁是我一直想做的。我在读剧本的时候,我想,这个少年时代的爱情有没有可能是这个东西,我觉得有一点可能就行了。再看第二段剧本的时候,面临第二个问题,影片的绘画风格要保持一致,这个时候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突然发现原来安德鲁和霍普是朋友,于是我开始看霍普的画,我看完剧本的第二部分,实际上讲的是中国有钱人的生活,纸醉金迷的生活,我觉得霍普的画是美国纽约的生活,我觉得有点像,我就用这个方式去找。

观众七:罗攀老师您好,我现在是一名正在学习的学生,我也是在画作里面找灵感,但是并没有找到一条独具自己风格的一条路,您能不能给一点建议,在学习过程中,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还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罗攀:肯定要形成的自己的风格,你不可能永远是巨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很冷的,你这个问题并没有双选一的含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就是促进你个人的风格,你有了自己的风格以后,你还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在确立自己风格的过程中,你还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着,只是你的基础不一样,我感觉你要是有这样的问题,你可以首先多从不同的巨人肩膀上学习东西,找到自己的风格是什么,大多数人一生都不知道,包括我也不知道。